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工信部表示准备在动力电池的管理上先行一步,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汽车厂要对电池的回收利用负责。”工信部部长苗圩表态说。
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置换期却如期而至。据业内研究机构预测,我国动力电池将迎来第一轮“报废潮”,到2020年报废量将超过24.8万吨,大约是2016年报废量的20倍。
而未来等待回收的动力电池的数量也不可估量。根据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的《节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将达400万辆,2030年将达到1000万辆,以上目标还不包括混合动力汽车。按每辆纯电动车所载动力电池的重量为700kg计算,2025年所产的纯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重量将达到280万吨,2030年更是将达到700万吨。
“退役电池的无害化处理,处理得当就会是巨大的产业,处理不好则是二次污染的源头。”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分析师称。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保铭公开表示:“红红火火、风生水起的电动车,蓄电池报废了怎么办,问题迫在眉睫。”
事实上,目前国内不少车企都提出新能源电池回收项目,这与政策指向不谋而合。“回收(电池)是车企的义务,不然污染很严重,法规很快也要出台了。”朱伟华肯定地表示。
工信部已公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对已销售的全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为每一辆新能源汽车产品建立档案,跟踪记录汽车使用、维护、维修情况以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情况。上述汽车分析师肯定地称:“一切都在规范化。”